【內容摘要】警察是一個高風險、高強度、高應激的職業,在工作與生活中,大多數民警長期處于應激的狀態,導致焦慮和抑郁情緒大量存在,這不僅影響民警的工作效率與工作動力,而且還嚴重影響著民警的婚姻家庭生活。為此,筆者通過心理問卷調查初步了解民警心理狀態,意在客觀分析公安民警心理狀況,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心理服務構想,旨在定期、多形式對民警及家屬提供心理健康服務工作,致力于改善一線民警的抑郁、焦慮、恐懼等心理狀態,改善家庭關系,以積極心態面對基層公安工作。著力打造一支“血性、理性、陽剛、陽光”警隊。
【關鍵詞】基層民警 心理健康 服務對策
一、背景及意義
公安隊伍是國家政權的一支重要組成力量,其隊伍的穩定性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安定團結。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常態下,這樣一支龐大的隊伍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現了很多新情況、新問題和新挑戰,因此也必然會給我們的民警帶來一些心理上和思想上的困惑,如:緊張,焦慮,恐懼,孤獨,抑郁等,嚴重的不適會造成心理障礙。這些心理現象的產生,不同程度地影響了民警們的工作和生活。面對新形勢,著力打造一支“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的公安隊伍,已成為當前加強和改進公安隊伍建設的重大課題。新常態下的公安隊伍建設,應該在過去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礎上,注入新的更加人文、科學的管理模式。因此,應用心理疏導來對民警及家屬進行解壓、引導、規劃,已成為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舉措,它將對公安隊伍建設起到更加積極的作用。
二、開展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的情況
(一)調查方法及對象。
我們采用自編的問卷,對個舊市公安局在職民警(因工作原因,無法使調查對象均勻分布于各年齡階層和各警種)進行抽樣調查,抽取人數共450人,發出有效問卷450份,收回有效問卷450份,其中男性:370人,占調查人數82.22%;女性:80人,占調查人數17.78%。35歲以下158人,占調查人數35.11%;36-45歲124人,占調查人數27.56%;45歲以上168人,占調查人數37.33%。高中和中專、職高以下學歷3人,占調查人數0.67%;大專學歷151人,占調查人數33.56%;本科學歷280人,占調查人數62.22%;研究生及以上16人,占調查人數3.55%。執法勤務機構146人,占調查人數32.44%;派出所192人,占調查人數42.67%;綜合部門112人,占調查人數24.89%。受調查的對象來自個舊市公安局31個部門的在職民警,使調查數據更為精確,調查結果更為科學,我們對調查問卷實行不記名填寫,保證了資料的真實性。
(二)調查結果分析。
⒈基層民警心理壓力大
通過調查發現結果不容樂觀:民警感覺心理壓力很大,付出與待遇不成正比,民警職業榮譽感和幸福感有所下降。
⑴來自工作上的壓力。第一,遇到嚴打、專項治理任務,民警就感到頭疼甚至反感,辦案難,刑訊逼供又構成違法。當前的反恐形勢將個舊又推到前沿。據調查統計,在被問及心理壓力的主要源頭時,有72.67%的民警認為工作任務繁重 ,排在第一位。第二,工作難度增加與考評也是造成民警壓力的重要因素。據調查統計,有52%的民警覺得現在的工作難度對比以前要難多了,有42%的民警有“考評恐慌”意識。
⑵來自各項政策和管理規定、各項禁令和檢查評比的壓力。各項管理制度越來越嚴,加之現在上級督察檢查的力度很大,民警工作中不敢出一點差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通報、處分、辭退甚至開除。有63.11%的民警認為上級指派的任務指標造成的壓力很大。有41.33%的民警認為組織上對警察的監督管理越來越嚴格。
⑶來自社會上的壓力。基層民警天天要與群眾打交道,由于民警與群眾的素質都參差不齊,難免會出現令群眾不滿意的情況,投訴的情況比比皆是,尤其是惡意投訴對民警的傷害更甚,民警感到很委屈,可是投訴無門。有59.11%的民警認為人民群眾對警察的希望和期望越來越高 。
⑷來自家庭的壓力。基層民警工作時間超長,沒有規律、回家少、關心家人少、教育子女更少,這些注定了民警的家庭矛盾多、穩定性差,家人對民警超時工作的不理解和抱怨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我局公安民警離婚率一直以來均居高不下。調查中,有61.56%的民警認為子女教育問題是生活壓力的主要壓力源,60%提到收入問題、54.22%提到住房問題。
⑸來自自我身心健康狀況的壓力。基層民警經常加班加點,長期熬夜、超時、超負荷工作,體力透支嚴重,又得不到很好的休息。據調查,有50.89%的民警每天上班10小時以上、44%的民警每天上班8小時以上。他們大多數都有睡眠障礙,經常失眠的民警就占48.89%、經常感到嗜睡、倦怠、無力、注意力不易集中、健忘的占51.56%、經常感到緊張、心情煩燥、不踏實的占45.56%。民警經常帶病工作,精神壓力又大,身體普遍處于亞健康狀態。有70%的民警一年內去過醫院看病。這樣不甚樂觀的身心健康狀況也就注定了他們絕大多數有后顧之憂。2013年12月我局民警劉智強(37歲)因積勞成疾突發心衰不幸去世,2015年3月我局民警王云善(57歲)因積勞成疾突發心梗不幸去世。
⒉民警對心理知識知之甚少并對心理健康有所期盼
⑴民警對心理學知識缺乏認識,基本不會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來緩解壓力。由于長期的超負荷勞動,身心得不到休整。因此,基層民警常常感到身心疲憊,加之缺乏自我調節的能力,也不會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導致民警形成惡性循環,心理壓力引發身體癥狀,身體原因又引起心理恐慌,長此以往必然影響到工作和生活。在問及對心理健康和心理調適方面的知識,完全了解的只占調查人數5.56%、略知一二的占調查人數57.33%;問及是通過哪種渠道獲得心理知識的40%的民警是通過瀏覽網站獲得的;問及認為壓力在您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時,回答有些負面影響,會影響情緒的占54.44%、回答負面影響嚴重,會影響健康的占調查人數27.78%;問及當遇到心理壓力或心理困擾時,會選擇哪種方式來緩解,回答跟親人傾訴的占46.67%、向知心朋友訴說的占44.44%,沒有一個選擇向心理咨詢機構尋求幫助。
⑵民警認為警察的心理健康問題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近年來,我局對基層民警的心理問題比較重視,專門到反恐任務較重的沙甸、雞街雞街派出所開展過團體心理輔導、開展了以“認識自我,做一個快樂的警察”為主題的心理學知識講座、在全警輪訓班上,又開設了“非暴力溝通”的心理學課程。通過幾次活動,民警由衷感到內心壓力得到一次全面釋放,也從另一個方面認識了自己,讓自己能更好地協調工作和生活中的關系,希望以后類似的活動能夠多到基層開展。通過調查,認為導致警察出現心理問題的自身心理素質因素是心理問題重視不夠的占調查人數57.78%;認為導致警察出現心理問題的體制機制原因是缺乏組織關愛的占調查人數55.33%、缺少心理健康教育機制的占調查人數41.56%;認為警察的心理健康問題很應該引起重視的占調查人數78.89%;認為很有必要了解有關心理健康知識的占調查人數64.67%。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民警已經意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愿意接受心理培訓與疏導。
三、警隊心理服務工作現狀
公安民警心理服務工作提出近十年了,就目前的狀況來看,存在以下“四不”現狀:一是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的開展不定期。當前的心理服務工作大都是迫于考核壓力下,完成任務地開展,并未形成有計劃、有目的、針對性的模式。二是心理健康服務工作不及時。當基層民警遭受創傷事件(開槍擊斃、遭遇二次交通事故、戰友犧牲等)時,警隊領導層沒有意識,導致心理健康服務工作者不能及時對當事民警進行心理評估及根據實際需要開展干預工作,以致當事民警創傷體驗持續存在,不能夠及時得到處理,危害心理健康,影響工作和生活。三是部分領導對心理服務不夠重視。更重視業務工作和警務實戰的作用,對民警的心理健康狀況分析及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的開展常常忽略。四是絕大多數公安民警對心理健康服務工作不了解。因受心理健康知識及理念傳播廣度、深度、頻度的影響,對心理學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常常把心理咨詢求助看作是“心理病人”才會做的事情,即使自己心理已經出現問題也不會主動尋求幫助。
四、警隊開展心理服務工作的方式
(一)建立相應工作機制
在州(市)級公安機關建立民警心理服務工作領導小組,由主要領導擔任領導組長,在政工部門設立專門的民警心理服務機構,制定相應的危機干預和心理健康支持性機制,形成州(市)級牽頭,縣級參與的工作格局。危機干預采取由下至上報備,再由上至下安排的形式開展工作;心理健康支持性機制采取頂層設計,推向基層的形式開展工作。
工作機制的建立和推廣必須對相關人員進行分層次的培訓:
⒈ 對縣市級主要領導進行培訓
目前的狀況是,大部基層公安機關的一把手由于忙于應付政府和公安兩塊工作,無暇了解民警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心理健康工作的作用,因此,對此項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培訓采取首先對基層公安機關的一把手進行培訓,植入性的灌輸心理工作對政治思想工作的輔助作用,只有主要領導認識到此項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助推頂層機制的建立,頂層機制建立了,心理服務工作就能夠得到正常開展。
⒉ 對中層干部進行培訓
中層干部在警隊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對中層干部進行心理學知識培訓,有利于中層干部在工作中如有民警遇到危機事件和產生思想問題時,一是有尋求上級機關和心理服務人員幫助的意識;二是可以調動相關朋輩人員和專業人員進行干預和咨詢;三是可以在部門中開展一些心理健康支持性工作。
⒊ 對警隊心理服務工作者進行培訓
每年由州(市)公安機關制定培訓方案,針對警隊從事兼職心理服務工作的民警進行專業培訓,一是對警隊心理咨詢師集中培訓,不斷提高和更新心理咨詢師的專業能力;二是對警隊的心理服務自愿者進行專業培訓,加強他們自愿服務專業知識的認知水平,以便于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救人自救。
⒋ 對民警進行心理學相關知識的培訓
可利用每年的全警輪值輪訓機會,開設相應的心理學課程,講授心理學相關知識,提高民警對心理學的認知程度,幫助他們正確處理自己遇到的危機事件、家庭矛盾、同事關系,也知道遇到問題時要向哪些機構、哪些人員進行求助,真正讓民警感受到生活的意義,做到“人陽剛、心陽光”。
(二)構建相應的工作機構
在州(市)級公安機關建立相應的服務機構,整合本地區警隊兼職心理咨詢師、外聘專職心理服務工作者和心理服務自愿者資源,建立警隊心理服務團隊共同承擔心理服務工作。
⒈ 開展危機干預工作
當基層民警遭受創傷事件(開槍擊斃、遭遇二次交通事故、戰友犧牲等)時,由基層所隊領導向局領導和本局政工部門報告,本局政工部門向州(市)級領導小組報告,由領導小組派出危機干預工作人員及時對當事民警及相關民警、家屬進行心理評估及根據實際需要開展干預工作,避免因事件造成民警二次創傷,危及心理健康,影響工作和生活。
⒉ 提供心理咨詢服務
建立相應的心理服務平臺,將心理咨詢師工作簡歷、聯系方式等在平臺上公布,提供給民警,在民警本人或家庭成員遇到心理問題時可以選擇咨詢師進行咨詢。同時,也可以在平臺上設立答疑窗口,便于民警將問題在窗口上與咨詢師進行交流。還可在警隊開設心理服務熱線,咨詢師輪流值班,解答民警在心理方面遇到的問題。
(三)開展心理健康支持性工作
在警隊開展心理健康支持性工作是綜合生物學因素、心理學因素、社會學因素三大因素來評估,以多元手段和時間維度為警隊人員提供服務的一項工作。其目的是幫助警員及其家屬預防和解決心理健康問題,達到心態平和,促進工作效率提升。分為:
⒈ 促進健康的前瞻性與全面性的政策及方案
此方案適用于所有功能良好的警員及其家屬,可以通過營造“快樂管理”的工作氛圍來實現??鞓饭芾砑创偈姑窬诠ぷ鬟^程中產生正向情緒體驗和積極認知評價等良好心境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過程。其工作方式可包括警隊內部的各種文體活動、民警家屬座談會、親子活動、心理健康講座、保險及理財講座、開通心理服務熱線等,其核心即以民警的情感需要、工作需求和人格需要為出發點,努力改造組織的內外環境,實行有效的管理制度,使民警感受快樂、學會快樂、傳播快樂,從而為民警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預防和緩解民警職業倦怠,使其樂于工作,善于工作,苦中求樂,轉苦為樂,在快樂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快樂,與組織共同發展。
⒉ 防止問題爆發的積極性高風險政策及方案
加強民警心理健康相關方面內容的培訓,減輕民警心理壓力,提升工作幸福感。民警心理工作的總體目標是以提高多數民警的心理免疫和抗壓能力為重點,以心理訓練為龍頭,事后矯治與事前預防結合為主要方法,把心理健康工作與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教育訓練結合,提高民警心理素質。其工作方式包括心理服務下基層活動、心理培訓活動、高空行為訓練、團體心理干預活動、小組訪談活動等。
⒊ 防止惡化的反應性與指標性政策及方案。
此方案適用于當基層民警遭受創傷事件或心理問題時,心理咨詢師運用心理學的知識、理論和方法,通過交談和協商給民警以幫助和指導,使民警的認知、情感和態度有所變化,解決他們在工作、生活、學習、疾病和康復等方面出現的心理問題,從而提高他們的心理自主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以恢復或增進心理健康。
(四)整合相關資源構建服務體系
整合相關資源,構建社會服務體系,構建社會服務體系的基礎在于互惠互利、合作同贏。警隊由于受到人、財、物的制約,對民警的心理健康支持性工作勢必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整合相關資源來構建服務體系才能取到最大的作用。
社會服務體系包括醫療機構、商業機構、社會團體、教育機構、金融機構、保健機構、文化機構、早教機構等。
與機構的合作方式可以采取推薦式服務、特約協議服務的淺表合作,也可以采取專家團隊式服務或EAP服務采購形式的深度合作??刹扇∈占透赂黝惙諜C構聯系方式、動態收集各類服務機構的公益服務活動信息進行發布;與特定的社會服務機構簽署特約服務協議、邀請各類社會服務機構利用其公益資源進行專場服務;聘請專家(團隊),提供專業的、系統的心理健康服務;根據政府服務采購流程,采購更為系統和全面的EAP服務等多種形式來開展工作。
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面臨新要求,新挑戰。特別近年來公安部門的新生力量80后、90后民警,由于其出生和成長環境導致了他們存在思想活躍、比較自我、抗壓能力低下等特點。因此,對民警開展更為科學、人文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當前尤顯重要。將會對錘煉一支招之能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隊伍發揮巨大的作用?。?/span>個舊市公安局 盛紅)
注:部分理論引用《健康心理學》和惠安達老師的《心理健康支持性工作》